低田灯塔

低田灯塔

作者: 苏家的老粉

其它小说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苏家的老粉的《低田灯塔》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低维灯塔:南天门计划第一篇:潜龙在渊第一陨尘寰北京的秋风里己经带上了凛冽的寒位于北五环外的国家航天工业集团某研究院大此刻却依旧灯火通属于“玄鸟”空天飞机项目组的办公区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项目负责年近六旬的赵永刚教站在巨大的模拟数据屏屏幕中央那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的“玄鸟”模此刻仿佛被一道道红色的警告标识所束他花白的头发在日光灯下显得有些凌原本矍铄...

2025-10-30 19:08:37
低维灯塔:南天门计划第一篇:潜龙在渊第一章 星陨尘寰北京的秋夜,风里己经带上了凛冽的寒意。

位于北五环外的国家航天工业集团某研究院大楼,此刻却依旧灯火通明。

属于“玄鸟”空天飞机项目组的办公区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项目负责人,年近六旬的赵永刚教授,站在巨大的模拟数据屏前,屏幕中央那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的“玄鸟”模型,此刻仿佛被一道道红色的警告标识所束缚。

他花白的头发在日光灯下显得有些凌乱,原本矍铄的眼神此刻充满了血丝和难以言喻的疲惫。

“同志们,”赵教授的声音沙哑,却努力维持着平静,“刚刚接到集团和部委的联合通知。

‘玄鸟’项目…自即日起,无限期搁置。”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句话最终被宣之于口时,办公室里还是一片死寂,随即响起几声压抑不住的啜泣和沉重的叹息。

五年的心血,无数个不眠之夜,数以万计的计算、模拟、实验…仿佛在这一瞬间,都被这轻飘飘的“搁置”二字,打入了冰冷的深渊。

陆哲坐在角落的位置上,手指死死抠着桌面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是项目组最年轻的核心成员,空气动力学与材料学双料博士,赵教授最得意的门生。

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厚厚的、封面印着《关于“玄鸟”项目采用新型X基复合材料应对技术壁垒的补充技术方案》的文件。

这份凝聚了他和导师一年多心血的方案,曾在内部评审时引起巨大争议,最终,被专家组以“理论过于超前,工程实现风险不可控”为由否决。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来自国外的彻底技术封锁。

用于“玄鸟”关键结构件的高性能碳纤维和特种耐高温合金,以及核心的航电系统芯片,被单方面全面断供。

对方甚至傲慢地表示:“出于地区安全与稳定考虑,某些敏感技术不应被扩散。”

“卡脖子…”赵教授喃喃低语,这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一个在场中国航天人的心上。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沮丧的脸,最终落在陆哲身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有惋惜,有无奈,也有一丝未熄的火苗,“我知道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我们的路,没有错!

错的是我们起步太晚,错的是我们基础太薄,错的是有人不想看到我们站起来!”

他走到陆哲身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低沉却清晰:“陆哲,你的方案,我至今认为极具前瞻性。

只是…我们等不起了,国家也等不起了。

记住今天,记住这种无力感。

航天人的理想,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头顶这片浩瀚的星空。

路还长,别灰心。”

陆哲抬起头,看着导师眼中深藏的痛楚与不甘,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他的方案如果被采纳,或许能绕开部分封锁?

但那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项目解散前的最后一次聚餐,气氛压抑。

在一家普通的餐馆包间里,同事们互相敬酒,说着勉励的话,却掩不住眼底的迷茫和对未来的忧虑。

赵教授喝了很多,拉着陆哲的手,反复叮嘱:“是金子总会发光,换个地方,也要继续干!

咱们这行,不能断代啊!”

陆哲只是默默点头,将杯中的苦涩一饮而尽。

他知道,导师这是在为他铺路,希望他能在别的项目上继续施展才华。

但他心里更清楚,在现有的技术框架和封锁环境下,除非有颠覆性的突破,否则很难跳出这个“追赶-被封锁-再追赶”的循环。

命运的岔路口与归乡的抉择就在陆哲开始联系新的接收单位,准备收拾心情再出发时,一个来自江南老家的电话,像一记重锤,敲碎了他所有的规划。

电话是邻居打来的,语气焦急:“小哲,你快回来看看吧!

你爸他…他咳血了,住院了!”

陆哲的父亲陆建国,曾是镇上农机厂有名的八级钳工,手艺精湛,为人耿首。

他靠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和车铣刨磨的技艺,将陆哲培养成了村里第一个博士生,是他永远的骄傲。

然而,随着乡镇企业的没落,工厂倒闭,陆建国也下了岗。

为了供陆哲读书,他什么零工都干过,长年的劳累和接触粉尘,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纤维化。

陆哲连夜请假赶回老家医院。

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刺鼻。

父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比上次见面时又消瘦了一大圈。

看到儿子,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引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瘦削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爸…”陆哲快步上前,扶住父亲,轻轻拍着他的背,触手处尽是硌人的骨头。

他的心狠狠一揪。

“没…没事,老毛病了。”

陆建国喘着粗气,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工作那么忙,回来干啥?

我挺好的。”

主治医生把陆哲叫到办公室,语气严肃:“你父亲的病,肺功能己经严重受损,常规药物效果越来越差。

现在有一种进口的靶向药,对抑制纤维化进展效果不错,但是…价格很贵,一个月光药费就要两三万,而且大部分需要自费。

另外,如果能配上便携式制氧机,平时家里休养会舒服很多,那个也要好几千。”

医生的话像冰水一样浇遍了陆哲全身。

他在北京的工作虽然体面,但作为年轻工程师,薪资有限,存款大多也投入了学习和研究中,面对父亲这持续且高昂的医药费,无异于杯水车薪。

回到病房,看着父亲强忍病痛安慰他的样子,看着那被生活重担压弯的脊梁,陆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一个月后他回到北京,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

领导深感惋惜,极力挽留,但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也只能叹息着批准。

就在陆哲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返乡火车的前一天晚上,他接到了师母的电话。

“小哲…你老师他…他快不行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他一首念叨着你的名字…”陆哲如遭雷击,扔下行李,发疯似的冲向医院。

高级病房里,不久前还在讲台上挥斥方遒、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的赵永刚教授,此刻瘦得脱了形,躺在雪白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维持生命的管子。

只有那双深陷的眼睛,在看到陆哲时,骤然迸发出最后的光彩。

“老师…”陆哲扑到床前,握住那只枯瘦的手,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

“来了…好…”赵永刚的声音微弱得如同游丝,但语气却带着一如既往的执着,“玄鸟…玄鸟没了…但路,不能断…”他艰难地转动眼球,示意师母从床头柜里取出一个老旧的牛皮纸信封,塞到陆哲手里。

“这是我…我的一些旧笔记…还有…一个加密邮箱的地址和…密码。”

赵永刚每说几个字,都要喘息片刻,脸色愈发灰败,“我走后…如果你…你有了新的想法,遇到…过不去的坎…可以试着…联系这个地址…就说…是‘逐星人’介绍的…”他死死攥住陆哲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眼神灼灼:“陆哲…你是我最…看好的学生…你的那个方案…方向是对的…别放弃…航天人的根…在星辰大海…替我去…看看…”话音未落,紧握的手猛然松脱,心电监护仪上刺耳的警报声划破了病房的寂静。

赵永刚教授的头歪向一边,眼睛却依然望着陆哲的方向,仿佛在凝视着那片他终生追寻却未能抵达的星空。

“老师——!”

陆哲的哭声与师母的悲泣混杂在一起。

他紧紧攥着那个尚存老师体温的信封,感觉自己的心仿佛也被剜去了一块。

恩师如父,而今,这位引领他走入航天圣殿的领路人,也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在师母和其他同门的帮助下,陆哲强忍悲痛,料理完恩师的后事。

那个牛皮纸信封,他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行李最深处。

他知道,这不仅是导师留给他的最后念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未竟事业的托付,和一个在绝境中或许能打开局面的、渺茫的希望。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碰撞家乡的小镇,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

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风景依旧温婉。

但陆哲无心欣赏。

他将父亲从医院接回家休养,开始西处寻找工作。

他的学历和经验在小镇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最终,在一位远房亲戚的介绍下,他进入了一家名为“飞鸟”的小型无人机厂,担任技术顾问。

工厂坐落在镇郊,厂房简陋,机器轰鸣。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农药味(因为厂子主要生产农用无人机)、金属锈蚀和机油混合的气息。

曾经在设计图纸上勾勒未来空天飞机线条的手,如今沾满了黑色的油污,调试着那些结构简单、故障频出的喷洒无人机。

“哲哥,这台机器又抖得厉害,你看看是不是桨叶动平衡又出问题了?”

一个年轻的操作工小王喊道。

陆哲走过去,熟练地拆开外壳,检查着内部粗糙的电路和机械结构。

这种在他眼中近乎“玩具”级别的技术,却是这家小厂赖以生存的根本。

厂长是个精明的中年人,对陆哲很是客气:“小陆啊,你是从北京大单位回来的,见过大世面。

咱这小庙,就指望你多出出新点子,帮我们优化优化流程,降低点成本就好。

那些太高深的,咱们也用不上,也用不起。”

创新?

优化成本?

陆哲看着这些粗糙的零件,脑海里瞬间能闪过十几种改进方案,甚至能凭借脑海中系统灌输的、远超时代的知识,设计出性能堪比甚至超越国际主流的小型无人机。

但那需要精密的加工设备,需要特殊的材料,需要完善的供应链…这一切,对于“飞鸟”厂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理想在现实的粗粝面前,被磨得生疼。

他感觉自己就像这些在低空徘徊、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曾经渴望搏击长空、翱翔星海的翅膀,被沉重的生活和环境牢牢束缚,沾满了泥泞与锈蚀。

夜晚,他躺在老屋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听着父亲在隔壁压抑的咳嗽声,望着窗外被小镇灯火映得昏黄的、看不见星星的天空,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曾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技术可以突破枷锁。

但现在,他空有满腹经纶,却连父亲的医药费都凑不齐,连最基础的工业现实都无法撼动。

那份在“玄鸟”项目中被否定的方案,那份他坚信能够带领团队突围的构想,此刻看来,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属于星空的幻梦。

现实的引力,如此沉重。

他似乎正在一点点下沉,沉入这庸常的、看不到希望的泥沼之中。

而点燃那簇最终燎原星火的导火索,一场关于尊严与实力的冰冷信号,即将跨越千里,穿透这江南水乡的宁静夜幕,将他从这沉沦的边缘,狠狠拉回命运的激流。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街溜子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