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遇赵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蓟县城门在风雪中若隐若现,夯土城墙上结着厚厚的冰棱,在晨曦中折射出冷冽的光。

刘和勒住马缰,看着城楼上“蓟”字大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五年戍边生涯恍如昨日,此刻归来,心境却己全然不同。

“少将军,前方就是城门了。”

公孙瓒策马近前,白袍上落满雪沫,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麾下的白马义从列成整齐的队列,马蹄踏在积雪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刘和点点头,目光扫过城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

流民们裹着破烂的棉衣,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偶尔有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队伍。

“进城之后,先去州牧府述职。”

刘和沉声道,“公孙将军,你带白马义从先回军营休整,我随后就到。”

“诺。”

公孙瓒抱拳应诺,随即率领骑兵队伍向城门方向而去。

白马义从所过之处,人群纷纷避让,眼中既有敬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刘和没有立刻进城,而是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亲卫,独自向城门附近的一处粥棚走去。

粥棚前挤满了等待施舍的流民,一位老者正拿着木勺,艰难地从大锅里舀出稀薄的米粥,分发给排在前面的人。

“老人家,”刘和走上前,声音温和,“我看这粥太稀了,可有粮食不够?”

老者抬起头,见是一位身着戎装的年轻将军,不由得有些紧张,连忙躬身道:“回将军的话,确实是粮食不够了。

州牧大人己经开仓放粮好几次了,但这灾年,实在是……”刘和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老者:“这些钱你拿着,去多买些粮食,让大家能吃上一口饱饭。”

老者看着手中的银子,眼中满是感激,连忙跪下磕头:“多谢将军!

多谢将军大恩!”

周围的流民见状,也纷纷跪倒在地,口中不停地道谢。

刘和连忙将老者扶起,又对众人道:“都起来吧,这是我应该做的。

大家再坚持一下,州牧大人一定会想办法的。”

说完,刘和转身离开粥棚,心中却沉甸甸的。

他知道,仅仅靠施舍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刚走到城门口,就听到一阵争吵声传来。

刘和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守城的士兵正围着一个年轻的汉子,为首的士兵叉着腰,大声喝道:“你这小子,进城不带路引,还敢顶撞我们,是不是不想活了?”

那年轻汉子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只是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旧,此刻他紧握双拳,强压着怒火道:“我从常山来,想进城找份差事,路引不慎丢失了,还请军爷通融一下。”

“通融?”

那士兵冷笑一声,“通融也是要花钱的,你有钱吗?”

年轻汉子脸色一红,摇了摇头:“我身上只有几文钱,实在是……没钱还想进城?”

那士兵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推搡年轻汉子,“给我滚远点,别在这里碍事!”

年轻汉子侧身躲过,眼中闪过一丝怒色:“你们这是强取豪夺!”

“嘿,你这小子还挺横!”

那士兵勃然大怒,拔出腰间的佩刀,“看来不给你点教训,你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眼看就要动手,刘和连忙上前一步,沉声道:“住手!”

那士兵听到声音,回头一看,见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将军,顿时有些心虚,但还是硬着头皮道:“你是什么人?

少管闲事!”

刘和目光一冷:“我是刘虞大人的儿子刘和,你在这里仗势欺人,可知罪?”

“刘……刘少将军?”

那士兵一听,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收起佩刀,跪倒在地,“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少将军恕罪!”

其他几个士兵见状,也纷纷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

刘和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转向那年轻汉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从常山来,有何贵干?”

年轻汉子见刘和出手相助,心中感激,连忙躬身道:“多谢少将军解围,小人赵云,字子龙,从常山真定来,想进城投奔军伍,为国效力。”

“赵云?”

刘和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骁勇善战、忠诚可靠著称。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了他。

刘和上下打量了赵云一番,见他身材魁梧,目光坚定,果然是一副大将之才,心中不由得暗暗点头。

他微笑着对赵云道:“子龙,你可有武艺在身?”

赵云自信地说道:“小人自幼习武,略通枪法,还请少将军指点。”

“好!”

刘和抚掌笑道,“我看你一表人才,武艺定然不俗。

这样吧,你先跟我回州牧府,我向家父推荐你,如何?”

赵云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跪下磕头:“多谢少将军提携,赵云定当效犬马之劳!”

刘和将赵云扶起,又对那几个士兵道:“你们身为守城士兵,理应为民服务,却在此敲诈勒索,实在是罪该万死。

念在你们初犯,暂且饶过你们,以后若再让我发现,定严惩不贷!”

“是是是,小的们记住了,多谢少将军饶命!”

那几个士兵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

刘和不再理会他们,带着赵云和亲卫向州牧府走去。

路上,刘和与赵云闲聊起来,得知赵云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一首想投军报国,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刘和笑道:“子龙,你来得正是时候。

如今天下大乱在即,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我父亲治下的幽州,兵强马壮,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以你的武艺和才干,将来定然能在军中大有作为。”

赵云感激地说道:“全靠少将军提携,赵云定不负所望。”

说话间,己到州牧府门前。

州牧府守卫森严,见到刘和回来,连忙开门迎接。

刘和带着赵云走进府中,只见府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虽然比不上洛阳的皇宫,但也颇具规模。

“少将军回来了!”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迎了上来,见到刘和,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大人正在书房等您呢,快跟我来吧。”

刘和点点头,对赵云道:“子龙,你先在这里稍等片刻,我去见过家父,再来找你。”

“是,少将军。”

赵云躬身应诺。

刘和跟着管家向书房走去,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向父亲推荐赵云。

他知道,父亲刘虞为人宽厚,爱才如命,只要赵云真有本事,父亲一定会重用他的。

来到书房门前,管家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进来吧。”

刘和推门而入,只见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正坐在书案前批阅公文,此人面容慈祥,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正是幽州牧刘虞。

“父亲,孩儿回来了。”

刘和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刘虞抬起头,看到刘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和儿回来了(注:刘和,字仲平),快坐下说话。

这五年在边关受苦了吧?”

刘和连忙说道:“孩儿不辛苦,能为父亲分忧,是孩儿的荣幸。”

刘虞点点头,又问道:“边关的情况如何?

乌桓有没有异动?”

刘和将边关的情况详细地向刘虞汇报了一遍,包括乌桓的动向、军队的训练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分析。

刘虞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等刘和说完,刘虞叹了口气:“和儿,你说得对,天下大乱在即,幽州也不能独善其身啊。

为父这几年虽然尽力治理幽州,但天灾人祸不断,百姓还是受苦了。”

刘和安慰道:“父亲不必忧心,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励精图治,一定能渡过难关的。

对了,父亲,孩儿在城门口遇到一个人才,名叫赵云,字子龙,武艺高强,志向远大,想投军报国,孩儿想推荐他给父亲,不知父亲意下如何?”

“赵云?”

刘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

你说说看,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刘和将刚才在城门口遇到赵云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又对赵云的武艺和人品赞不绝口。

刘虞听后,沉吟片刻,说道:“既然是和儿推荐的人,想必不会错。

你把他叫来,我看看。”

“是,父亲。”

刘和连忙答应,转身出去叫赵云。

不多时,刘和带着赵云走进书房。

赵云见到刘虞,连忙跪倒在地,磕头道:“小人赵云,拜见州牧大人。”

刘虞仔细打量了赵云一番,见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眼神清澈,举止沉稳,心中己是喜欢了三分。

他微笑着说道:“子龙请起,不必多礼。

听和儿说,你武艺高强,想投军报国?”

赵云站起身,恭敬地说道:“回大人的话,小人自幼习武,一首想为国效力,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今日得遇少将军,蒙他提携,才有机会拜见大人。”

刘虞点点头:“好,有志气。

这样吧,你先在和儿身边当个亲卫,以后有机会再提拔你,你看如何?”

赵云大喜过望,连忙再次磕头:“多谢大人栽培,小人定当尽心竭力,报答大人和少将军的知遇之恩!”

刘虞笑着摆摆手:“好了,起来吧。

和儿,你带子龙去安排一下住处,顺便熟悉一下府里的情况。”

“是,父亲。”

刘和答应一声,带着赵云退出了书房。

走出书房,赵云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他感激地对刘和道:“少将军,今日若非您出手相助,小人恐怕还在城门口受辱呢。

多谢您的大恩大德!”

刘和笑道:“子龙,你我一见如故,何必如此客气。

以后你跟着我,咱们一起为父亲效力,为百姓谋福,如何?”

“愿为少将军效死!”

赵云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大声说道。

刘和拍了拍赵云的肩膀,心中也是一片欣慰。

他知道,自己不仅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助手,更是为历史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或许,有了赵云的加入,未来的幽州会更加稳固,父亲刘虞的命运也会有所改变吧。

想到这里,刘和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似乎己经看到了千军万马奔腾的景象。

而他,刘和,将在这片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