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荆棘是关于什么的?

温暖的荆棘是关于什么的?

作者: 乔本乔木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温暖的荆棘是关于什么的?》是知名作者“乔本乔木”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陈明哲林晓月展全文精彩片段:第一章:第七年的尘埃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暖橘林晓月站在厨房的琉璃台熟练地将切好的葱丝、姜丝铺在鲈鱼光洁的鱼身蒸锅里的水已经沸发出咕嘟咕嘟的轻氤氲的白气升在她无框的眼镜片上蒙了一层薄这是他们结婚七周年的纪念她却独自一人在厨房忙碌了整整一下将最后一盘清蒸鲈鱼端上桌林晓月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鱼头的位让它正对着那张空置的餐桌上铺着她最喜欢的米白色亚麻桌...

2025-11-07 01:24:34

第一章:第七年的尘埃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暖橘色,林晓月站在厨房的琉璃台前,

熟练地将切好的葱丝、姜丝铺在鲈鱼光洁的鱼身上。蒸锅里的水已经沸腾,

发出咕嘟咕嘟的轻响,氤氲的白气升腾,在她无框的眼镜片上蒙了一层薄雾。

这是他们结婚七周年的纪念日,她却独自一人在厨房忙碌了整整一下午。

将最后一盘清蒸鲈鱼端上桌时,林晓月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鱼头的位置,

让它正对着那张空置的餐椅。桌上铺着她最喜欢的米白色亚麻桌布,那是他们蜜月旅行时,

在云南一个古镇的市集上淘来的,洗过很多次,边缘已经起了些许柔软的毛球,

却依旧带着阳光的味道。桌子正中央,

水晶花瓶里插着十一支白玫瑰——六支代表已经安稳度过的六年,

一支代表正在经历的第七年,另外四支,是花店老板娘得知是纪念日后,笑着硬塞给她的,

“寓意好,四季平安嘛。”“七年之痒”,这个词语毫无预兆地闯入她的脑海,

让她的心微微沉了一下。她甩甩头,试图驱散这莫名的不安。墙上的原木时钟,

时针不偏不倚地指向了“8”。这是陈明哲三年前去意大利出差时带回来的手工钟,

每个整点,会有一只精致的木质布谷鸟弹出报时。此刻,

布谷鸟清脆的“咕咕”声在空荡的餐厅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有些刺耳。

手机屏幕依然暗着。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她下午四点半发出的那句:“明哲,

晚上回家吃饭吗?今天是我们纪念日。”后面跟了一个俏皮的爱心表情。而更上面一条,

是她早上七点发的“记得吃早餐”,至今也未有回复。失落感像细密的蛛网,悄悄缠裹上来。

她点开通讯录,找到那个熟悉的号码,拨了出去。电话响了很久,

就在她以为即将转入语音信箱时,终于被接起。背景音是嘈杂的键盘敲击声和模糊的讨论声,

听起来确实像是在加班。“晓月,”陈明哲的声音传来,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

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匆忙,“不好意思,临时有个紧急项目要处理,今晚得加班,

你先吃,别等我了。”林晓月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小区里暖黄色的路灯和嬉闹的孩童,

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

像是不想惊扰这通电话背后可能存在的某种平衡:“今天是我们结婚纪念日。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那沉默短暂却清晰可辨。随即,

是更深的、几乎算得上诚恳的歉意:“我知道,对不起,老婆。这个项目太急了,

关系到公司下一轮的融资,老板亲自盯着。我尽快搞定,尽快回来,给你带礼物,好吗?

”“嗯,你忙吧,别太累。”她挂断电话,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忙音,愣了几秒。

餐厅里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时钟规律的滴答声,像节拍器一样,丈量着这一室的冷清。

巨大的失落感这次如同涨潮的海水,无声却有力地漫过心房。但奇怪的是,

她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或愤怒,只是有一种深切的无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工作永远排在家庭之前,排在他们的纪念日之前,似乎已经成为这七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

一种心照不宣的惯例。她默默坐下,拿起筷子,

对着满桌精心烹制的菜肴——都是他爱吃的——却感觉不到丝毫食欲。

清蒸鲈鱼的眼睛变得灰白,茫然地瞪着天花板。她最终只草草吃了几口青菜,

便将碗筷收拾进了厨房。接近午夜,门口才传来钥匙插入锁孔的细微声响。

陈明哲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看到客厅里还亮着温暖的落地灯,微微一愣。

林晓月蜷在沙发里,没有开电视,手里捧着一本看到一半的书,目光却并没有落在书页上,

只是静静地投向他。“还没睡?”他一边换鞋,一边脱下略显皱褶的西装外套,

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浓重倦容,眼下的乌青在灯光下格外明显。“等你。”林晓月放下书,

起身习惯性地走过去,想接过他手中的外套。就在靠近的瞬间,

她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一股清甜而陌生的女士香水味,

若有似无地萦绕在他衬衫的领口周围。那味道很特别,

不是她常用的任何一种偏中性的木质调或柑橘调,

也不是公司里那些年轻女孩常见的、攻击性较强的商业香氛,

更像是一种私密的、温柔中带着一丝羞怯的花果调,

混合着晚香玉的绵软和某种清冽的莓果气息,在这寂静的深夜,在这充满家的气息的空间里,

显得格外突兀。陈明哲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她的异样,将外套递给她后,一边松着领带,

一边径直走向浴室,声音含糊地说:“累死了,一身汗,我先洗个澡。”很快,

浴室里传来哗啦啦的水流声。林晓月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件带着陌生香气的西装外套,

感觉那缕幽香像一根细小的、冰冷的针,精准地扎进了她的心口。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试图平复骤然加快的心跳,脑子里飞快地闪过各种解释:可能是加班时离哪位女同事近了些,

不小心蹭到的;也可能是晚高峰电梯里人太拥挤,沾染上的……可女人在这种时候的直觉,

往往精准得可怕,也残忍得可怕。那股香气,不像是在公共场合短暂接触就能留下的,

它更缠绵,更持久,仿佛曾经有过一段不短的、近距离的共存时光。

她最终将外套挂进玄关的衣柜,却没有关上衣柜门,

仿佛那样就能将那令人不安的气息隔绝在外。她走回客厅,重新窝进沙发,

浴室的流水声持续不断地传来,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小雨,敲打在她已然泛起波澜的心湖上。

第二章:屏幕上的裂痕接下来的几天,陈明哲似乎因为纪念日的失约而心存愧疚,

表现得格外殷勤。他主动包揽了洗碗的家务,早上甚至会难得地早起准备简单的早餐,

下班时间也比往常提前了一些。然而,这种刻意的好,反而像一层涂抹不均的油彩,

非但没有让关系变得润滑,更加重了林晓月心底的不安。她敏锐地察觉到,

他的手机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放在沙发上或充电座上,而是几乎机不离身,甚至连洗澡时,

也会带进浴室。接电话时,他会下意识地走到阳台或书房,并轻轻带上房门。

那种被防备、被隔绝的感觉,像藤蔓一样悄悄滋生、缠绕。转机发生在一个周六的早晨。

阳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明哲在阳台接一个工作电话,语气严肃,

时而夹杂着一些英文术语。他的手机就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充电。突然,屏幕亮起,

是一条银行App的推送通知,简洁的文字却像一道闪电,

击中了正在旁边整理杂志的林晓月:“您尾号XXXX的账户支出人民币5,

000.00元。”她的心跳漏了一拍。鬼使神差地,她拿起手机,

用自己那枚早已录入、原本是为了方便管理家庭共同开支的指纹,轻轻一触,屏幕应声解锁。

指尖微凉,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颤抖。她点开那个熟悉的银行App图标,

心跳如擂鼓。最近的交易记录第一条,赫然显示着那笔五千元的转账,

收款方是一个陌生的个人账户,名字只显示了一个“*静”。备注栏是空的,

像一张沉默的、充满秘密的嘴。五千元。这个数额不大不小。

如果是正常的公务报销或业务往来,绝不会转到个人账户。如果是资助亲戚朋友,

为何如此隐秘,从未对她提起过半句?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驱使着她,她快速地向前翻看。

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一条条交易记录依次呈现。她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

心跳声在耳膜里轰鸣。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有一笔金额相似的转账,

流向这个同一个“*静”。有时是五千,有时是四千八,最近一笔,就是刚才看到的五千元。

一种冰冷的、粘稠的恐惧,像沼泽地的寒气,从脚底慢慢向上蔓延,攫住了她的四肢百骸。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帮助,这是持续的、定期的、刻意隐瞒的财务输出。

一个她完全不知情的女人,在长达四百多天的时间里,与她共享着丈夫的收入。

这个认知让林晓月感到一阵生理性的反胃。就在这时,阳台的推拉门被拉开,

陈明哲讲完电话走了进来。他看到林晓月手里正拿着他的手机,脸上的表情瞬间冻结,

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几乎是下一秒,

一种被侵犯的恼怒浮现在他脸上,语气生硬地诘问:“你看我手机干嘛?”林晓月抬起头,

努力想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愧疚或解释,但只看到了戒备和不满。她将手机屏幕转向他,

指着那条刺眼的记录,声音因为极力克制而带着细微的颤抖:“这个人,‘*静’,是谁?

”陈明哲的眼神闪过一丝显而易见的慌乱,但那慌乱稍纵即逝,迅速被更强烈的恼怒所取代。

他一把夺过手机,声音提高了八度:“林晓月!你怎么随便翻我手机!这是隐私!

你懂不懂什么叫隐私!”“隐私?”这个词像一把钥匙,

瞬间打开了林晓月压抑数日的情绪闸门,她的声音也忍不住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尖锐,

“我们之间什么时候需要用‘隐私’来划分界限了?陈明哲,你告诉我,

你到底在瞒着我什么?为什么持续一年多了,不停地给同一个女人转账?

这是什么见不得光的关系吗?”陈明哲深吸了一口气,抬手用力揉着眉心,

显得极其烦躁和不耐烦:“你胡思乱想什么!就是一个远房表妹!她一个人带着孩子,

生活困难,我偶尔接济一下怎么了?瞒着你是怕你像现在这样胡思乱想!你看,

被我猜中了吧?”“表妹?”林晓月紧紧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出谎言的痕迹,

“哪个表妹?你家的亲戚我哪个不认识?

我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有这么一个需要长期接济、一个人带孩子的‘表妹’?

”“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跟你说了你也不认识!”陈明哲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

甚至带着一种倒打一耙的指责意味,“林晓月,你能不能别这么疑神疑鬼的?

我每天在外面累死累活,应付客户、应付老板,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

回到家就不能让我清静一下?你就不能体谅体谅我,让我省点心吗?

”这番典型的混淆视听、转移话题的言论,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林晓月心头的怒火,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切的悲凉。

她看着眼前这个因为激动而面部微微发红、眼神闪烁不定的男人,忽然觉得无比陌生。

那个曾经在校园梧桐树下,对她无话不谈、眼神清澈明亮的年轻人,

那个在婚礼上郑重承诺要与她共享一切、无论顺境逆境的丈夫,

什么时候变成了眼前这个满口谎言、情绪易怒、用“隐私”作为盾牌的男人?

信任这块婚姻的基石,在这一刻,伴随着清晰的碎裂声,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生香水味、持续不断的秘密转账、此刻苍白无力的解释和恼羞成怒的指责……所有这些碎片,

拼凑出一幅让她心寒的图景。她没有再吵,也没有再追问。只是默默地转过身,走回客厅,

重新拿起那本看不进去的书。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

陈明哲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激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但最终只是烦躁地“啧”了一声,转身走进了书房,重重地关上了门。那一声门响,

像是一个沉重的注脚,为这个原本应该温暖的周末早晨,画上了一个冰冷的句点。

第三章:闺蜜的推力周一下午,林晓月请了半天假。

她无法再忍受待在那种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里,也无法装作若无其事地去上班。她需要倾诉,

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帮她分析这团乱麻。咖啡厅角落里,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

在实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和轻柔的背景音乐,

但与林晓月内心的阴霾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肯定有问题。”林晓月搅拌着杯中的拿铁,

缺席、衬衫领口的陌生香水味、持续一年多的秘密转账、陈明哲漏洞百出且态度恶劣的解释,

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坐在对面的闺蜜苏芮。苏芮是她大学时代的好友,

如今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性格理性冷静,看问题一针见血。

她穿着一身利落的西装套裙,听完林晓月的叙述,并没有立刻附和着一起声讨陈明哲,

而是微微蹙着眉,用勺子轻轻搅动着面前的摩卡,冷静地分析:‘远房表妹’这个借口,

确实太烂了,经不起任何推敲。转账记录是铁证,频率和持续性说明这绝非偶然帮助。

香水味是重要的佐证,虽然不能直接定罪,但强烈暗示了超出普通社交范围的接触。晓月,

你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和他进行无谓的争吵,那种情绪化的对抗只会让他更加防备,

把真相藏得更深。”林晓月抬起头,眼眶微红,声音里带着无助:“那我该怎么办?

难道要我去跟踪他吗?还是天天查他的手机?那样我和他还有什么区别?

”她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那种对婚姻失控、对伴侣陌生的感觉,几乎要将她淹没。

“当然不是。”苏芮伸出手,覆盖住林晓月冰凉的指尖,传递过一丝温暖和力量,

“跟踪和持续查岗是下下策,只会消耗你自己,而且容易打草惊蛇。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信息。

信息不对称,你就永远处于被动。那个收款人‘*静’,你有她的不全名和银行账户信息,

这就是线索。”苏芮压低了声音,眼神锐利:“我们需要想办法,通过合法的渠道,

查到关于这个‘*静’更多的信息。比如她的全名、职业、大概住址、社会关系等等。

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当你掌握了足够多的事实,无论是要谈判,还是要做其他决定,

你才能站在有理有据的位置上,而不是被他的情绪和谎言牵着鼻子走。

”在苏芮理性分析的安抚下,林晓月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了一些。是啊,

哭闹和猜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需要真相,无论那真相有多么残酷。

在苏芮的鼓励和具体建议下苏芮因为工作关系,知道一些合法的商事信息查询途径,

林晓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利用手头有限的信息进行查询。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充满了尝试和失败。但几天后,一个偶然的线索拼接,

竟然真的让她查到了那个账户对应的全名——李静。进一步的信息显示,

李静注册了一家小型花店,是个体经营者,年龄大约三十岁,登记信息中提示有未成年子女。

店店主……清甜的花果调香水……一个需要长期经济资助的单亲妈妈……所有这些信息碎片,

似乎都隐隐指向那个林晓月最不愿意相信的方向。她的心沉到了冰冷的海底,

最不堪的想象如同挣脱牢笼的野兽,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街溜子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同学偷了自己的东西不承认怎么办